韩世忠倒是想救岳飞的,但他没那个能力。实际上,那时的韩世忠也是泥菩萨过江,自身难保。他能避过那场政治灾难,没有和岳飞一样惨死狱中,已经是阿弥陀佛了。 下面说一说这场政治灾难的大致情况。 曾有伟人说过一句大言至简的话:一仗打出十年和平。 岳飞在颖昌、堰城两场大战,把金兵打得七辇八素。金国统治者服了,怕了,放出了和谈的空气。 宋高宗赵构却对自己的军事力量极度不自信,听说金人同意和议,求之不得。 于是,在秦桧暗中搭桥牵线下,和谈开始有条不紊地进行。 和谈有望成功,则张俊、韩世忠、岳飞等三位军界大牌手执的兵权就成了宋高宗赵构的最大心病。 绍兴十一年四月十二日,赵构发出诏令,让张俊、韩世忠、岳飞三人到行朝奏事,在西湖边设宴,效仿宋太祖赵匡胤,上演了一出山寨版的“杯酒释兵权”,给三人每人下了一道《制词》,宣布:韩世忠、张俊改官枢密使,岳飞则改官枢密副使。 展开剩余81%赵构语重心长了说了一席软硬兼施言辞,大意为:“李光弼、郭子仪同为中唐名将,有大功于王室;但李光弼到死都不肯放下兵权,以至陷于嫌隙,死于忧惧;而人家郭子仪闻命就道,得以位极人臣、享尽富贵,这就是同人不同命。所以说,功臣在去留取舍之间,一定要懂得辨明是非利害。” 当然,单单解除三大将的兵权还是不够的,因为,这三支军队,还原封不动地驻守在防区上,以这三个人的影响,军队随时有被他们策反的可能。 特别是岳飞、韩世忠的军队,在民间被冠以“岳家军”、“韩家军”之名,私人武装色彩浓厚,要消除这方面的疑虑,赵构和秦桧决意彻底地肢解这三支军队。 他们的如意算盘是:利用三大将之间嫌隙,挑拨他们互相诬陷和自相残杀。 第一步,由张俊和岳飞组成二人审核小组,前往韩世忠军驻地楚州,随便找个理由,把淮东军撤回长江南岸的镇江府。秦桧认为,韩世忠兵权被除,他手下的兵将肯定会产生种种猜疑,再加上调动军队,人心就更加惶乱不安,那时,由张、岳二人出面进行弹压,放大事实,激化矛盾,就可以肢解军队,黑掉韩世忠。 第二步,摆平了韩世忠,依法炮制,由张俊去搞垮岳家军。 第三步,秦桧亲自出马,直接收拾张俊。 绍兴十一年五月二十日,赵构诏令枢密副使岳飞和枢密使张俊到淮南东路检阅韩世忠的旧部。 临行前,秦桧特别向两人挑明,这是借检阅为名,搜集韩世忠的过错,网罗罪状,“激其军,使为变”,肢解其军队,打乱其原来编制。 岳飞不肯干,直接呛声秦桧,说:“若使飞捃摭同列之私,尤非所望于公相者。”意思是说,要我岳飞做诬陷同僚的事,那你找错人了。 岳飞不干,张俊却秉承赵构、秦桧的意旨,把事情搞得满城风雨。他指使韩世忠治下的淮东军总领胡纺状告军中大将耿著,说耿著捏造“二枢密来楚州,必分世忠之军”的谣言,指控耿著是想趁此机会发动叛乱,“谋还世忠掌兵柄”。 这样,秦桧逮捕了耿著,成立了专案组,大力严查,目标直奔韩世忠。 岳飞气得连连跺脚,仰天长叹道:我与韩世忠同忠于王事,如果眼睁睁地看着他无辜入狱,实在有负于他啊。(“吾与世忠同王事,而使之以不辜被罪,吾为负世忠!”)回头写信飞报韩世忠,让他早作准备。 韩世忠看了岳飞的信,吓出了一身冷汗,连爬带滚进宫面见赵构,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为自己辩解。 说起来,当年在杭州发生“苗刘兵变”,韩世忠可是赵构的救命恩人。赵构最终放了韩世忠一马,对秦桧党羽的攻讦全部“留章不出”,韩世忠这才死里逃生。 韩世忠虽然躲过一劫,但他的淮东军全部被撤还镇江,其中最为精锐的背嵬亲军惨遭拆散,抽调至临安府屯驻。 处理完了韩世忠和“韩家军”;接下来该处理岳飞和“岳家军”了。 秦桧的党羽万俟禼、何铸、罗汝楫等人弹劾岳飞,给岳飞列了三大罪状:一,生活低迷、意志消沉;二,淮西用兵,违诏抗旨;三,出使淮东,动摇民心。 赵构于是免岳飞的枢密副使之职,授了他一个“武胜定国军节度使充万寿观使”的虚衔,让他回家赋闲养老。 岳飞离职后,秦桧就将自己的心腹林大声擢升为鄂州(今湖北武昌)大军总领,表面上是让他负责筹措鄂州(今湖北武昌)军区的粮饷,实际上是让他到鄂州(今湖北武昌)罗织岳飞的罪名。 和韩家军里胡纺状告耿著一幕相似的是:岳家军中的败类王俊被秦桧收买,状告岳家军中的大将张宪,目标直奔岳飞。 秦桧要通过胡纺状告耿著进而整死韩世忠的目标没有达到,但他通过王俊状告张宪进而整正岳飞的目标完全达到了! 岳飞、岳云父子和张宪被扣上谋反的大帽子,下大理寺狱。 韩世忠想到自己曾得岳飞提醒而躲过了一劫,得知岳飞遇难,顾不上自己的安危,闯入秦府找秦桧论理,要秦桧拿出岳飞父子谋反的证据。秦桧于是说出了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三个字“莫须有”,即并不一定要有岳飞的罪证,而岳飞非死不可。 很多不了解历史的人以为,韩世忠是威名远扬、震慑一时的大将军;而秦桧是一个卑鄙龌龊的小人,韩世忠找秦桧,那是居高临下地质问秦桧,只要他乐意,立马就可以给秦桧几个大嘴巴,甚至掏出刀子直接给秦桧放血。 这种想法大谬。 要知道,宋朝奉行的是以文制武的制度,武官长期被文官压制。稍远的例子有武将狄青被文官韩琦所迫害致死;稍近的例子有武将曲端被文官张浚斩杀。 岳飞被下狱时,韩世忠已被免去了枢密使的职务,改任醴泉观使的闲职,从严格意义上说,他只是一个无官无职的小市民,而秦桧是一人之下、万人之上的宰相,韩世忠找秦桧论理,只是凭一股血气之勇,仗义执言,发泄一下心中不满而已,根本不可能对事件起到什么有效的作用。反过来说,如果惹急了秦桧,秦桧倒是可以分分钟要韩世忠的小命。 韩世忠被秦桧一句“莫须有”当头棒喝,清醒过来了,悻悻说了一句:“相公言莫须有,何以服天下?”低头走了。 回到家后,韩世忠想想自己的处境,也非常后怕,从此努力夹紧尾巴做人,“杜门谢客,绝口不言兵,时跨驴携酒,从一二奚童,纵游西湖以自乐,平时将佐罕得见其面”,最终混了一个自然死亡。 发布于:天津市
|